大规模整治黄河还是件很遥远的事情,并且那工期至少三五十年起步。李自成在黄河古道边感慨了一番,原路返回。
濮州城外旌旗招展,城内惶恐不安。
吴安邦真不愿投降,只能寄希望于徐来朝、吴襄、张宗衡等人赶紧来救援;
曹濮兵备道马老爷有些闹心,早知如此在府城多待两天了,跑回来干毛;
备御中左王千户心灰意冷,我这个大土豪怕是要被短毛贼明正典刑了;
濮州知州刘煌却进入圣人模式,爱咋咋地,无可无不可。反正城守住了我有功,城破了我就投顺。
除了吴总兵的两千多人马,濮州原有马兵十三名、步兵五十六名,守城民壮七十五名、快手二名。
王千户、赵百户倒是又带进城三百多老农,没毛用。
傍晚时分,众人正在衙门里相顾无言,城北拱极门外传来炮声。
吴安邦大惊失色,短毛贼不讲信誉啊,说好的给三天时间呢?
州衙里刚慌乱了一下,再听,炮声又没了。
李自成只打了一炮给他们提醒提醒,顺便施加点压力。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投降啊!
吃饭时,大统领收到张能来信,张宗衡驻扎在卫河边,没进卫辉城;徐来朝在大名府没挪窝。
这两人面对到手的功劳居然相当稳重,或许是怕短毛贼布下什么陷阱?
与此同时,谷可成已经带着骑兵从济南旁边路过,大队驻扎在齐河县城外。
大顺军上尉刘四带着本部小队前出到二十多里外的禹城县,探路的同时准备弄点粮草。
小刘是怀庆人,原本姓朱,大明宗室,整儿八经的奉国中尉,论起辈分来还是崇祯皇帝的叔叔。
他却加入了大顺。先是个乡卫队队长,怀庆解放后又临时担任了巡捕房副总探长,接着去新兵营待了一个月,之后进讲武堂深造一年,出来就是骑兵队长。
像哈台吉等人因为要承担作战任务,很少有闲功夫,所以他们顶多在讲武堂混一个月就毕业。刘四却整整待了一年。
其实按李自成的规划,讲武堂学制最少三年起步,可现实状况不允许啊。只能事急从权。
话说刘四在禹城县外找了两个老乡,让他们进城给知县老爷带话,索取粮秣供应等项。
颉老爷收到信后先是慌乱,急忙登城查看,然后大喜。
哦?他爸的五六十个人就敢来打秋风?这股流贼胆子不小哇!
县里众人见这贼兵好说话,人马也不多,于是有人说“他少我众,手到拿来”;
有人说“百人拿一个,自然拿尽”;
还有人说“不要杀他,死活捉来,将链锁颈,留待耍玩倒好。”
知县老爷从善如流,大手一挥,“全军出击!”
于是孙百户、邵举人、韩秀才带着上千人一哄出城,去打那几十名贼兵。
这帮人有披单衣而空手,有穿汗衫而执杖,有跣足而肩竹竿,有衣冠齐楚而袖短械,众人欢呼笑语、呼朋拉伴而往打仗焉。
刘队长不由得摇头叹气,“那就成全你们吧!”
旗帜翻飞,顺军纵马而出,劲弩利箭,远射近砍。
砍不数人,而狂呼奔走,挤拥而退。有跳水逃命者、怆惶奔窜者、砍伤头臂者、带血淋漓者、哀哭乞命者、绕城喊救者、人践马踏者、惊呆任杀者,不一时而死百人焉……
刘四只派出麾下四甲共四十八人,吊打了一千乌合之众。任任
人多有屁用!
刘四收获一百车粮草,得胜而还。
谷可成高兴之余又收到个不太好的消息,侦骑报,北面百多里开外的吴桥发现大队明军。
吴襄没走真定府再南下那条路,而是进入山东到了吴桥。大概是想凭吊一下孔有德起兵的遗迹。
……
四月二十六日一大早,天才蒙蒙亮,濮州老乡被城外炮声惊醒。
李自成催他们起来吃早饭。
吴安邦闹心不已。
大顺军吃午饭时又干了一炮。
吴安邦却松了口气。因为他接到了大名府那边的回信,徐来朝答应今早准定出兵。
天津兵马好歹有三千多人,至少能牵制一下短毛贼。
如果张宗衡、吴襄、许定国的人马也能及时赶到,呵呵,吴安邦发誓一定会杀出城给短毛留个深刻印象。
想法很美好,他到现在都不清楚许定国玩完了。
李自成同样知道徐来朝出兵了,三千多人一整天走了四十多里地到达南乐县。
对于明军来说,这速度不能算慢了,毕竟日行军二三十里的大把。每天走十里的也不少见。
隔天,徐来朝加快行军速度,才半天就走了四十里地。然后他就龟缩在清丰县不动了。
吴安邦那个急啊,老兄你倒是再挪一挪,起码走到广济河边吼一嗓子,震慑一下短毛贼也好。今日可是最后一天了。
李自成也急,徐老兄倒是再挪一挪啊,干脆利索的让我吃掉大家都省心。
如果隔着十里地,哪怕二十里,大统领都敢轻装急行去吃掉老徐。可四十里地稍显远了些。
禁卫军是一支重装畜械化军团,仅是辎重营里就有四轮骡马大车一千一百辆。
李自成要是轻装出击显然不能带着他们走,而且炮营、工兵营、野战医院等等一概没法带。
濮州城里的吴安邦再弱鸡也有两千多兵力,万一他狗急跳墙呢?李自成不敢冒险。
在城里城外对峙的两拨人都向徐来朝大加抱怨时,北面五百里外的德州城下也有两拨对峙的人马冷言冷语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